为深入推进学问教育扶贫,推动学问惠民逐渐升温,7月12日,我校学生工作处、团委组织带领教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物理学院、化学学院、国际教师教育学院及政法学院的师生代表前往五撮村开展“精准扶贫,学问惠民”实践活动,旨在通过教育学问扶贫带给村民心理和情感上的关怀,助力我校精准扶贫工作。
一盘红豆,一盘绿豆,一盘黑米,先用铅笔在托盘上把想摆的形状画出来,然后用牙签蘸白乳胶,在图线上把豆子分别粘好,就成了一幅“豆子画”。五撮村的小学生们入迷地沉浸在教育学院同学们的趣味课堂上,另一边擅长手工制作的女孩子和教育学院的同学们玩成一片,共同制作着“光盘毛线吊饰”。
物理学院的同学更是将实验室搬到了村里,光学实验“穿墙而过”,力学实验“气垫飞碟”······我校学生结合当地特色,以拓宽视野为教学重点,创新教学模式,精心设计准备的“特色课堂”、手工活动、益智游戏,寓教于乐,更加有效地让当地孩子们主动学习、乐于学习。
今年上半年借助校团委主办、经济管理学院承办的“谈经论创”营销大赛平台,我校师生用一个月的时间帮助五撮村村民售卖大米、小米共600余斤。受益于便利的电商销售渠道,村民们实现了增收,更懂得了如何创收,在经济管理学院崔菁菁老师的营销课上,村民们聚精会神地听着、学着网络时代的营销之道。
同时,为提高当地农民的生活质量,丰富五撮村乡亲的精神学问生活,展现我校师生风采,教育学院、国际教师教育学院、音乐学院的师生还为当地村民送上了一场精心编排的文艺演出。我校党委副书记迟海波、学生工作部部长徐晓辉、校团委书记赵海燕、五撮村党支部书记郑玉波、我校驻村第一书记丛大利及部分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团委书记与五撮村村民欢聚一堂,共赏艺术学问盛宴。
“再次带着文艺节目来到五撮村,村里的山更绿了,水更清了,村民们更加热情了。看到乡亲们越来越喜欢大家的节目,今年更有村民上台互动参与表演,大家的文艺表演者们也享受其中,乐在其中。”两次赴五撮村组织文艺汇演的导演、教育学院孙振老师看到村里的变化感触颇深。
汇演结束后,我校师生与当地村民进行了一场篮球友谊赛。球场上的团结、友谊精神把我校师生与当地村民更加紧密地连结在一起,相信这种精神一定会在今后的脱贫攻坚战中发扬光大,我校师生与五撮村村民定会以更加振奋的精神,开拓奋进,凝心聚力奔小康!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我校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得到了学校领导及各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撑,上下协同、高效联动、精准发力,形成了合力攻坚的良好局面。按照学校党委的进一步指示,接下来,学生工作处、团委将继续深入推进学问教育扶贫工作,扎实开展结对帮扶;创建学问广场,延续“家长讲堂”和“科技讲堂”,开创农村学问活动新局面;组织志愿者入村培训苇编,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开展创意苇编产业。
脱贫攻坚,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大家将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措施,为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加油助力。











(团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