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荧红烛,巍巍师魂。为充分展现我校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为学生就业、走向社会搭建直通平台,7月11日下午,由校团委主办,学生工作部、就业工作引导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协办的“红烛杯”固本励能“职”通车活动在长师会堂举行。
此次活动一改以往比赛模式,选手们依次通过“红烛风采”“红烛技能”“红烛闪耀”三个环节,进行个人才艺、“三字一话”教师基本技能及现场微课(技能)展示。微课展示结束后,评委就选手展示情况进行提问并决定是否为选手“留灯”。在最后“‘职’通未来”环节,选手根据为自己“留灯”的用人单位所提供的工作岗位、待遇等条件进行职位选择。
东北师范大学东安实验学校校长韩爽、公主岭市第二中学校长张涛、长春市123中学校长孟琳、一来教育副校长徐扬、长春亿洋翻译有限企业办公室主任周佳楠、吉林省鸿跃国际人力资源有限企业人力资源总监马强等六家用人单位领导担任比赛评委,并根据选手综合素质及表现对参赛选手进行现场引导、选聘。整场活动由吉林省创业导师、吉林大学客座教授、吉林省人社厅与长春广播电视台《勇往职前》《创业就业训练营》节目创业导师罗亮主持。
“岭南烟雨锁关山,烟雨锁关山岭南,锁关山岭南烟雨,雨锁关山岭南烟。”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一号参赛选手庞惠文以一个有趣化学魔术和唐伯虎由一句话作成的一首诗巧妙而形象地向同学们讲授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为大家展现了一堂生动的思想政治课。来自外国语学院的二号选手杨堃,通过评委现场选题,抽取了习大大总书记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十九大作报告的一段内容,进行交替传译,精彩连贯的现场传译收获了阵阵掌声。
三号选手是2015级教育学院的邢海玲同学。刚刚结束三个月支教生活的邢海玲把大自然悦耳的声音带到了她的课堂上,亲切热情的讲解、开朗活泼的现场表现得到了评委老师的一致赞赏。“梦里苦解九连环,醒来便把心放宽。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来自数学学院的四号选手吕一涛,将中华传统学问融进数学课堂,以解九连环切入,带领同学们一探等比数列公式形成的奥妙。
四位选手的精彩表现得到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通过用人单位和选手的双向选择,最终庞惠文和邢海玲与东北师范大学东安实验学校达成实习协议,吕一涛选择了公主岭市第二中学,杨堃坚持自己的英语口译就业方向,拒绝了亿洋翻译有限企业提供的笔译实习岗位。
党委副书记迟海波为四位同学颁奖,授予庞惠文、杨堃、邢海玲、吕一涛四位同学msyz888明仕官网“就业信使”荣誉称号。
校长刘春明为辛勤引导学生的优秀老师们颁奖,授予外国语学院吴殿龙、鲁孝飞,数学学院战姗姗、宗国仕,教育学院李宁、葛阳,马克思主义学院白晓峰、门艳玲、宋俊霖等九位教师“优秀引导教师”荣誉称号。
“正值期末考试期,很感谢学校给大家提供这样一个平台,让我多参加了一场不一样的‘考试’,这场‘考试’是对我过去三年学习成果的检验。今天在现场听到了‘面试官’对我专业技能的评价,受益匪浅,让我知道了自己以后应该努力的方向。在未来的实习及工作中,我一定会不断打磨各项技能,努力成为一名好老师,不辱长师‘红烛’精神。”成功签约了实习岗位的邢海玲激动的说到。
“今天的比赛俨然是一场校园版的《职来职往》《非你莫属》,现场见识了学长学姐的专业风采,更开阔了眼界。评委老师对选手的点评让大家意识到社会对人才能力的诉求是全方面、多方位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家不仅要提高专业技能,还要全面提升综合素养。” 文学院丁宣皓同学观看了比赛后这样告诉记者。
不忘初心,传道授业。长期以来,学校高度重视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以师范生系列技能比赛为平台,全面实施“四阶段四成长”(大一练好“三字一话”、大二参加课件制作大赛、大三练习说课、大四准备一堂精品课)师范生专业素养提升工程,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我校“红烛杯”活动已有二十多年历史,一批批长师学子通过“红烛杯”的舞台磨练技能、走上教师岗位。接下来,校团委将会继续创新培养模式,针对学生就业需求和成才需要,广泛组织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为学生走向社会、“职”通未来搭建桥梁。
校长刘春明、党委副书记迟海波、副校长杨勇、学校办公室主任孙万代、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徐晓辉、就业工作引导处处长戴金波、教务处处长吕云峰、团委书记赵海燕以及教育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副院长出席本次活动。各学院教师及学生代表到场观看比赛。












(团委供稿)